×

登录

咨询热线:400-168-0561(免长途费)
当前位置:首页 > 中医综合 > 复习指导

中医考研知识点——中基绪论(一)

2023-04-28 来源:医学考试在线 浏览次数: 发布者:王老师

        关于中医考研知识点——中基绪论(一)的相关内容,博傲教育小编为大家整理总结如下,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:

        考点一:中医学的基本概念

       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、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科学,它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。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受到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——阴阳五行学说的深刻影响,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,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,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。

        考点二: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

        中医基础理论,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理论、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学科,也是阐释和介绍中医学的基本理论、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课程。该课程属中医学的专业基础课,为继续学习中医诊断学、中药学、方剂学、中医临床各科及中医经典著作奠定理论基础。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所涉及的内容,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。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内容,主要包括中医学的哲学基础、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、中医学对疾病及其防治的认识三部分。

        考点三: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

        1.中医学的学科属性

        (1)中医学有自然科学的属性。

        (2)中医学有社会科学的属性。

        (3)中医学受到中国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。

        (4)中医学是多学科交互渗透的知识体系。

        2.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条件

        (1)社会文化基础。

        (2)科学技术基础。

        (3)医药实践基础。

        (4)古代哲学思想对医学的渗透。

        3.中医学理论形成的标志

        战国至秦汉时期的《黄帝内经》《难经》《伤寒杂病论》《神农本草经》等医学典籍的问世,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确定。

        (1)《黄帝内经》

        该书是我国现存的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,它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生理、病理,以及疾病的诊断、治疗和预防等问题,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。其内容包括藏象、经络、病机、诊法、辨证、治则及针灸和汤液治疗等。它在阐述医学理论的同时,还对当时哲学领域的一系列重大问题,诸如阴阳、五行、气、天人关系、形神关系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。

        (2)《难经》

        《难经》是一部与《黄帝内经》相媲美的古典医籍,系秦越人所著,成书于汉之前。其内容十分丰富,包括生理、病理、诊断、治疗等各个方面,补充了《黄帝内经》的不足,与《黃帝内经》一样,成为后世指导临床实践的理论基础。

        (3)《伤寒杂病论》

        东汉末年,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在《内经》《难经》等理论基础上,进一步总结了前人的医学成就,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,写成了《伤寒杂病论》,即后世的《伤寒论》和《金匮要略》。《伤寒杂病论》是中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著,为辨证论治奠定了基础。《伤寒论》在《素问·热论》的基础上,确立了六经辨证论治的纲领,提出了六经(太阳、阳明、少阳、太阴、少阴、厥阴)的形证和分经辨证治疗的原则。

        (4)《神农草经》

        简称为《本经》或《本草经》,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。书中载药365种,并根据药物毒性的大小分为上、中、下三品:上品药无毒,主益气;中品药或有毒或无毒,主治病、补虚;下品药有毒,主除病邪、破积聚。该书不但记载了每种药物的性能、主治,为临床用药提供了方便,而更重要的是提出了“四气五味”的药性理论,明确了“治寒以热药,治热以寒药”的用药原则,使药理学与病理学密切结合,使中医学理论体系更加充实。同时,该书提出单行、相须、相使、相畏、相恶、相反、相杀等“七情和合”的药物配伍理论,为组方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。

        以上分享的内容,由博傲小编搜集整理,如果您觉得对您有所帮助,可以分享给朋友。想了解更多医学考试报名审核信息、复习资料、备考干货请关注博傲教育。

推荐课程

推荐图书

×
热线电话
400-168-0561
备考QQ群
医师群: 457349802
护士群: 398775807
护士群: 392484747
药师群: 375711639
备考微信群
博傲护理 博傲药师 博傲医师
20年专注医考